母乳是寶寶出生后最符合生長發(fā)育的營養(yǎng)來源,有“白色血液”之稱,對早產(chǎn)兒來說,母乳不僅是寶寶最適宜的營養(yǎng)食物,而且是寶寶健康成長保駕護航的“藥物和免疫劑”。由于早產(chǎn)兒發(fā)育還不夠成熟,表現(xiàn)為肌張力、含接乳房困難、吸吮力及吞咽功能差等特點,在吃奶時往往出現(xiàn)吸吮、吞咽、呼吸之間的不協(xié)調,母乳喂養(yǎng)之路將面臨許多挑戰(zhàn),一起來看看早產(chǎn)寶寶母乳喂養(yǎng)的關鍵。
第一關:建立起母嬰乳汁供需的模式。
早產(chǎn)兒媽媽頭幾天的乳汁分泌相對較少,大量分泌乳汁的泌乳Ⅱ期出現(xiàn)時間相對較晚,這種情況下媽媽及家人往往出現(xiàn)焦慮,擔心乳汁不夠;實際上早產(chǎn)兒的胃容量也相對小,每次需要的乳汁也少,隨著寶寶的長大,媽媽的乳汁供應也隨之增加。
因此,只要媽媽做到四個堅持———堅持乳房是寶寶的、堅持頻繁吸吮讓乳汁流動排出、堅持母嬰肌膚接觸、堅持實現(xiàn)母乳喂養(yǎng)信心。母嬰連結越緊密、越默契就越快達到以寶寶為需求的乳汁分泌供需模式——寶寶需要多少乳汁,媽媽分泌多少乳汁。
第二關:母嬰同室的早產(chǎn)寶寶母乳喂養(yǎng)。
①營造模擬子宮環(huán)境:如調暗光線、降低聲音、減少訪視、最大限度減少干擾;
②點滴初乳:就可以起到口腔免疫療法作用,寶寶吸吮、手擠奶或吸奶器吸出的每一滴奶都要給到寶寶口腔,不能因少而棄之;
③半躺喂奶姿勢:不僅讓媽媽更舒服而且寶寶吃奶吃奶更省力;
④橄欖球式抱喂:利用媽媽的手掌和手臂給予更多支撐,穩(wěn)定寶寶吃奶位置、有效含接和媽媽觀察。指寶寶吃左側乳房時,寶寶頭在左乳房下、身體在左側腹部腋窩之間,媽媽用左手手掌支撐寶寶的頭頸部(注意:不是后腦勺的枕部),左手的前臂支撐寶寶背部,同時夾緊早產(chǎn)兒的軀干緊貼媽媽腹部,寶寶的臀部支撐在床上或枕頭、靠墊、毯子、毛巾等放在床上做支撐寶寶,使寶寶頭、肩背部、臀部呈三點一直線,右手托著乳房有利于寶寶含接。反之,右側乳房哺乳(喂奶)用右手;
⑤交叉搖籃式抱喂:即喂左側的乳房時,媽媽右手托著寶寶頸肩部,右手臂支撐肩背部,寶寶臀部(屁股)支撐在媽媽的大腿上;保持寶寶的頭、肩背和臀部呈三點一直線。反之,左手支撐寶寶喂右側乳房。
第三關:母嬰分離的早產(chǎn)寶寶母乳喂養(yǎng)。
許多早產(chǎn)兒出生后就需要醫(yī)學照顧而與母親分開,當弱小的寶寶離開媽媽需要醫(yī)學照顧時,媽媽和家人常常因無力幫助寶寶“過關斬將”而感到沮喪,其實科學研究和臨床實踐已經(jīng)證實:“母乳”是寶寶度過營養(yǎng)關、感染關等的“金鑰匙”。
沒有了寶寶的吸吮,如何幫助媽媽促進乳汁分泌呢?
①模擬寶寶吸吮、手擠乳或吸奶器吸奶,頻率越多乳汁就越多,24 小時8-12 次,即2-3 小時一次,夜間至少2次,白天不能代替夜間的次數(shù),制定擠乳記錄表,提高目標擠乳次數(shù),促進乳汁分泌;
②記住乳房越空,乳汁分泌就越多;反之乳房越飽,滿乳汁分泌就越少;
③耐心練習,手擠乳和吸奶器使用都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,加上剛開始乳汁就少,建議使用直徑小的容器如注射器、吸管等,直觀的視覺效果可以增加媽媽的信心和成就感;
④家人的理解、信任、支持和關愛。
第四關:乳汁收集、保存、運送、解凍。
早產(chǎn)兒最初幾天需要量少,媽媽分泌的乳汁也少。
①可以根據(jù)送母乳的條件選擇每次吸出的乳汁,直接送到寶寶病區(qū)次數(shù);
②也可以收集保存,每次吸出乳汁后等待涼了以后冷藏放置,或吸出乳汁等待涼了以后再倒入同一個冷藏室的容器;
③吸出乳汁待涼了以后倒入容器冷凍也可以。
④乳汁保存,選擇大于送奶路程時間的保溫容器送奶;
⑤乳汁需要冷凍保存時,乳汁量占容器70%,預留出乳汁冷凍過程中膨脹需要的空間;
⑥乳汁解凍步驟:冷凍———冷藏———常溫———放置溫水容器,奶滴手腕感覺溫熱即可。